孩子對玩具喜新厭舊,對於那些沒有見過的、沒有玩過的都認為是好的,都希望得到,即使實際上那些玩具並沒有自己的高級、好玩,但新穎性常常吸引他們的眼球,所以看別人的東西都是好的。
這主要因為好奇心較強。
另外,孩子的喜新厭舊有很大的從眾性,如果孩子看到大多數小朋友都在玩一種玩具,那麼他也希望自己有那種玩具。但為什麼有的孩子要去奪去搶別人的東西,而有的卻沒有呢?這是因為幼兒階段自我中心仍佔據著他們的思維活動,他們還沒有建立物權的概念,而且獨生子女教育上的縱容溺愛也導致了他們想要的東西就要得到,而不管是不是可以拿。這一切都造成了孩子經常會出現搶奪玩具的現象。
為了防止孩子喜新厭舊,拿別人的玩具,父母可從以下方面入手:
父母在買玩具的時候,要考慮:“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”,尊重孩子的選擇意願。這樣一方面給孩子自主性選擇的機會,可防止孩子事後反悔;另一方面讓孩子發表意見也給了孩子自身學習和表達的機會。
玩具玩久了,孩子難免會失去興趣,所以父母要動腦筋,和孩子一起如何用舊玩具玩出新的花樣,使孩子感到新鮮。這樣一方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,另一方面也使孩子發揮了想像力和創造性。
父母可以盡量協助孩子自己動手做玩具或對原有的玩具進行改裝。製作和改裝的過程一方面使孩子產生了新的興趣,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,促進孩子的精細動作與大動作的發展。例如把奶粉盒子做成小板凳,把牛奶盒做成各種好玩的小動物等。
為了防止孩子搶奪別人的玩具,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己“物權”的概念。如可以在家中給孩子一個角落或一個抽屜放自己的物品,確立孩子的所有權。父母也不要強迫孩子把自己的物品送給別人,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權益是有保障的,需要自己做出決定。對自己的物品有了物權後他也會考慮別人的物權。同時,父母要注意自己在生活上一些小的細節、習慣等,以身作則地養成尊重孩子物權的習慣。例如,拿孩子的東西前先要徵得他的同意等。
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,父母也不要粗魯的製止,可以把這變成讓孩子和他人交往的好機會。喜歡別的玩具,可以和別人一起玩或交換著玩,父母可以指導孩子禮貌地與人交往,從而實現自己的願望。父母也不要使用哄騙的方法隨口承諾:“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,以後媽媽再給你買。”說完父母也就忘了,孩子一旦有了上當受騙的感覺,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。
如果經過了父母的解釋,孩子改正了壞習慣,在對他人的玩具好奇的時候能夠主動拿自己物品交換,父母應立即給予讚美, “你真乖,媽媽很高興你這麼做”,孩子在成人的鼓勵下自然地慢慢養成良好的社會行為。
0 意見:
Post a Comment
歡迎在這裡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喔!:)